地震規模

2004年耶誕節剛過完26日印尼早上8時,蘇門答臘島以北的海域發生地震美國地質局測得地震規模8.9。 地震引發海嘯,印度斯里蘭卡印尼泰國馬爾地夫這些國家都受到波及, 根據當時26日英國BBC的報導南亞國家超過一萬人在此災害中喪生,這是近40年來地球最大規模的地震

1999年9月21日凌晨1點47分,台灣南投集集發生規模7.3的巨大地震,這是近百來台灣最大的一次自然災害, 傷亡大約有2400人以上。印尼蘇門答臘島以北海域規模8.9的地震所釋放出的能量大約是南投集集921大地震的251倍。

2024年4月3日,花蓮大地震芮氏規模7.2,最大震度6。地震規模是指地震的大小,與釋放能量的多寡有關,釋放能量越大,地震規模越大。每一個地震都有一個規模的數值,以芮氏作為標度。

地震震度是指地震發生時,在各地方的不同搖晃程度,臺灣使用的地震震度分級,由交通部中央氣象署制定,以地動加速度與地動速度來區分,分為0級、1級、2級、3級、4級、5弱、5強、6弱、6強、7級,共10個等級。級數越大則搖晃程度越大,距離震央越遠,震度會越小。

 

芮氏地震規模是美國地震學家芮克特於1935年所創,根據觀測地點地震儀所記錄到的震波的最大振幅的常用對數(log)演算而來。 如果在距離震央100公里處觀測點的地震儀記錄到震波最大振幅為1微米,則芮氏地震規模為0。
( 1微米(
µm)=$10^{-6}$m=$10^{-3}$mm )

如果距震央100公里處的地震儀測得震波的最大振幅為10微米,則芮氏地震規模為1。
震波最大振幅$10^2$微米為芮氏規模2,震波最大振幅$10^3$微米為芮氏規模3,震波最大振幅$10^4$微米為芮氏規模4,依此類推。

M是地震規模,$A_{0}$是規模0的最大震幅,A是震波最大振幅,則

$M= log_{10} (\large \frac{A}{A_{0}} ) $=$ log_{10} A $- $log_{10} A_{0} $

 

M是地震規模,E是能量(單位:爾格),芮氏地震規模與能量 (爾格) 關係如下:

 $log_{10}E$=11.8+1.5M

E=$10^{11.8+1.5M}$=$10^{11.8}\times10^{1.5M}$

地震規模每增加1,則釋放的地震波能量增為原來的$10^{1.5}$倍,$10^{1.5}$ ≒ 32。


地震規模M1=   ;地震規模M2=

        

地震規模M1所釋放的能量=
爾格(erg)

地震規模M2所釋放的能量=
爾格(erg)

 $\large\frac{M1}{M2}$





Copyright © 昌爸工作坊 all rights reserved.